逍遥斋

观影随记(128)《波》《调》《祈》

        三天里看三部电影。

        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。曾经闭锁,与世界相绝,独存一隅。以至那个年代的世界流行音乐我辈全无可能听到,更不用说参与。音乐,人类社会相随相伴之必需有,始终与时俱进,可在最需要此类养分的年龄却毫无所得。可怜,可悲,可恨。这也是我当年放弃已有走出国门的一大动因。看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,算是给自己的听觉、给自己的音乐历程补个缺。十万人的体育场,山呼海啸的齐声高歌,震耳欲聋的万众同唱,那是怎样的感动与震撼。音乐的力量音乐的伟大。在掌声欢呼声包裹中站在舞台上的人幸福而幸运。我们与世隔绝整整一代半。或许,欲知那个年代的世界音乐先锋和潮流、人家的活法、艺术追求,去影院补一课吧。

        《调音师》。印度竟能拍出情节如此曲折的电影,一转二转再三转。通过一个假盲人墨镜后的真眼,将一件偶发杀人案叙述得扣人心弦,也将熙熙而来皆为利的各色人之面目一一昭示。实为精彩得难得。片中,唯有有志成为艺人的假盲人心地诚善,却最终由假盲人成了真盲人。无泪的悲情。印度电影总还是慢慢在变出新意。只是片名有点疑问,主角职业并非调音师,而是从艺者钢琴歌手。别有译名《看不见的旋律》,贴切些。

        《祈祷落幕时》。日本电影,东野奎吾的原作。开映23分钟才出现片名。前一多半话多话密,啰嗦繁杂,絮絮叨叨中交代着杀人事件中关系错综的相关人物及各条线头。后三分之一进入旧事的连贯叙述,是为揭开谜底的因果交代,入情入戏了。悲剧人生,小哀由起,大悲结局。

(2019.4.18.)

评论(1)

热度(10)